实验室数据再漂亮,也比不上老百姓真能买到的“12分钟快充”。
2025年6月23日,比亚迪一纸声明给车市投下震撼弹:海豹车型将搭载固态电池的传闻被官方辟谣为“不实消息”。但这份声明背后藏着更重要的信息——比亚迪首次明确固态电池量产时间线:2027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,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。
“能量密度400Wh/kg”、“充电12分钟续航1500km”这些参数并非空穴来风。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,比亚迪锂电池公司CTO孙华军透露:固态电池已实车装车测试,首款搭载车型正是海豹EV。
01 十年磨一剑,固态电池终上路
比亚迪的固态电池研发历程可追溯至2013年。当时电动车尚未普及,比亚迪便已启动固态电池的前期技术储备。2016年,公司正式确认采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路线。
经过十二年技术攻关,比亚迪在2024年实现重大突破——60Ah全固态电池中试产品下线。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突破,解决了传统固态电池界面阻抗高、循环寿命短的难题。
实验室数据显示,该电池能量密度达450Wh/kg,比现有刀片电池提升50%,支持-30℃超低温环境下快充,冬季续航衰减降低至8%以内。这为海豹EV实现1800公里理论续航奠定了基础。
02 安全革命:针刺不冒烟、高温不起火
相比续航和充电速度的提升,固态电池对安全性的革命更值得关注。在电动车自燃事故时有发生的背景下,比亚迪固态电池交出了令人安心的答卷:
通过192℃热箱测试、2T大面挤压测试和1.5米跌落测试。采用剪切增稠材料+蜂窝结构复合防护层的底护板专利技术,电池包变形量减少70%,彻底解决托底起火隐患。
“如果固态电池真能把这些技术指标落地,那电动车的信任门槛会被彻底刷新。”一位曾亲眼目睹电动车自燃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。
03 固液同价:比亚迪的成本杀手锏
目前固态电池的最大瓶颈是成本——全固态电池成本是液态电池的2.5倍。但比亚迪已制定清晰的降本路线:
通过降低电解质用量、优化制程工艺等方式,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成本接近液态电池。比亚迪重庆璧山基地正建设全球最大的20GWh全固态电池工厂,规模化生产将大幅摊薄成本。
“比亚迪内部已开启‘刀片级’固态电池工艺路线,未来通过规模化+新材料体系,有望把成本砍掉七成以上。”一位接近弗迪电池的消息人士透露。
04 全球竞赛:中美日韩的固态电池军备赛
固态电池领域已形成多国竞赛格局:
- 中国领跑:比亚迪计划2027年装车,宁德时代规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;清陶能源开发出550Wh/kg产品
- 美国追赶:Factorial Energy与Stellantis合作,目标2026年装车;QuantumScape获大众投资,计划2025年量产
- 日韩发力:丰田计划2030年量产固态电池;三星SDI加速推进硫化物电解质研发
中国实体年申请固态电池专利超7600项,占全球总量36.7%,华为近期也公布了基于硫化物的固态电池专利,宣称可实现3000公里超长续航。
05 2027年见!消费者何时能买到?
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时间表:
- 2027年:完成海豹EV三年实车测试,启动小批量装车
- 2028年:大规模量产
- 2030年:实现“液固同价”
价格方面,现款海豹EV售价17.58-23.98万元,固态电池版本初期可能上浮至20万元左右,随着成本下降,三年后有望回落到现款水平。
届时,20万出头买一辆续航1800公里、12分钟补充15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,将彻底改写电动出行的补能逻辑。
固态电池竞赛如同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的关键转折。行业分析师指出,“固态电池就像赌国产光刻机,输了认栽,赢了通吃”。比亚迪将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搬到测试场的举动,让中国在这场全球技术竞赛中领先一步。
全球车企都在固态电池赛道上狂奔:丰田和奔驰计划2028年量产,广汽、长安押注2025年上半固态版本,就连小米也宣称2027年要量产固态电池。
比亚迪的固态电池已经跑在试车场上,而整个电动车行业的游戏规则,正在被重新书写。